编辑:千米饮食网 浏览:次
重阳节吃重阳糕是为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去登高或登不了高的人的一种特别设计。因为“高”和“糕”同音,用吃糕来代替登高,这任务就算是完成了,据说效果相同。
重阳糕的寓意
重阳节吃重阳糕是为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去登高或登不了高的人的一种特别设计。因为“高”和“糕”同音,用吃糕来代替登高,这任务就算是完成了,据说效果相同。
《南齐书》卷九上说,刘裕纂晋之前,有一年在彭城过重阳。一时兴起,便骑马登上了项羽戏马台。等他即位称帝后,便规定每年九月九日为骑马射箭、校阅军队的日子。据传说,后来流行的重阳糕,就是当年发给士兵的干粮。
另一种传说则流传于陕西附近。传说明朝的状元康海是陕西武功人。他参加八月中的乡试后,卧病长安,八月下旨放榜后,报喜的报子兼程将此喜讯送到武功,但此时康海尚未抵家。家里没人打发赏钱,报子就不肯走,一定要等到康海回来。等康海病好回家时,已经是重阳节了。这时他才打发报子,姶了他赏钱,并蒸了一锅糕给他回程作干粮。又多蒸了一些糕分给左邻右舍。因为这糕是用来庆祝康海中状元,所以后来有子弟上学的人家,也在重阳节蒸糕分发,讨一个好兆头。重阳节吃糕的习俗就这样传开来了。
又据昆山古代地方志记载:九月初九天刚刚亮的时候,家长们要将一片重阳糕放置在儿女的额头上,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这就是中国人“谐音文化”的特殊智慧,叫做“讨口彩”,但同时也未免有点自欺欺人是吧。
据《西京杂记》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记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
在清代宫廷里,重阳节时也要举行“花糕宴”。周密写的《武林旧事》一书中记载:“九月九日重阳节,都人是月饮新酒,泛萸簪菊,且各以菊糕为馈,以糖肉秫面糅为之,上缕肉丝鸭饼,缀以榴颗,标以彩旗。”明代沈榜的《宛署杂记》上也说:“九月蒸花糕,用面为糕,大如盆,铺枣二三层,有女者迎归,共食之。”
重阳糕的做法
原料:糯米粉1.5千克、粳米粉1千克、砂糖0.5千克、红米、绿叶、黄珠、酱色等色素,绿红色蜜饯丝,炒熟芝林少许。
做法:
1、制粉团:糯米粉与粳米粉混合成混合粉,料粉中间扒一凹塘,放入砂糖加清水0.75千克,反复揉搓直到软润,不粘手为止,静放2个小时,待糕粉干而起松,倒入细筛内,用手擦筛成粉粒状,除去粉块待用。
2、蒸制:取蒸格5只,先后底部抹上少许熟油,以防粘蒸格。将蒸粉倒入蒸格刮平蒸熟,蒸火要旺。
3、饰面:将色素加水分别调成4种不同颜色的液汁,分别对4格蒸格的糕面上色,本色糕上撒上薄薄一层糕粉再蒸熟。将5种颜色的蒸糕翻面置于台上,糕面上刷以色素及馅糖,撒上炒熟的芝麻及蜜饯红绿丝,冷却后将红、绿、黄、黑、白5色熟糕切成三角形,拼装一盘即成。
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www.kmysw.com/msdg/6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