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千米饮食网 浏览:次
每年夏季一入伏,高温、高热、高湿的“桑拿天”将频繁出现,酷暑难耐,各类健康问题也接踵而来。很多人以为“伏天里要一心防暑”,但专家指出,事实正好相反,千万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此时防寒甚至比防暑还重要。许多人在三伏天常做的洗冷水澡、趟凉水、吹空调、喝冷饮、吃凉菜、吃冰镇水果等,都是导致寒气入体的根源。特别要注意的是,小孩子过食冷饮,会比成年人受到的损伤更大,易出现鼻炎、咽炎等呼吸疾病以及反复的扁桃体发炎、发烧、脾胃不和等问题。三伏天该如何养生保健?女性朋友们不妨试一试一些行之有效的三伏天防寒中医小妙招,相信一定会平安舒适地安度这个难熬的三伏天。
从7月12日开始,今年就将进入难熬的三伏天了,一共要经历40天。入伏后,高温、高热、高湿的“桑拿天”将频繁出现,热浪袭人,酷暑难耐,各类健康问题也接踵而来。
在中医理论中,“三伏天”的“伏”指的是“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三伏天的暑邪非常强悍,中医认为,很多“病根儿”都是三伏天落下的。很多人以为“伏天里要一心防暑”,正好相反,伏天最要提防的反而应该是“寒”。
三伏天,少食寒凉以免寒邪入侵
“闷热潮湿的三伏天,人体容易被寒邪侵袭。”医生说,伏天开始,人体阳气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一旦着凉,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人们在夏季喜食冷饮、爱吹空调等过度贪凉的行为,都可能让身体在无形中被寒邪伤害。很多病都是由于进食寒凉而导致阳气受损,或过于贪凉致外邪入侵所致。千万不要小看夏天的寒邪,此时防寒甚至比防暑还重要。
因为三伏天很炎热,身体出汗多,消耗大,很容易出现疲劳、消化功能减退的情况。如果不通过膳食进行调整,吃得不对,很容易导致免疫力降低,引起疾病。此外,许多人在伏天常做的事,其实也是导致寒气入体的根源,比如洗冷水澡、趟凉水、吹空调、喝冷饮、吃凉菜、吃冰镇水果等。
医生建议,伏天饮食要注意少寒凉,尤其是小孩子过食冷饮,会比成年人受到的损伤更大,易出现鼻炎、咽炎等呼吸疾病及反复的扁桃体发炎、发烧、脾胃不和等问题。
三伏天养生记住“四大纪律”
纪律一:避免冷风直吹、长时间吹。无论是开空调、吹电扇还是窗边纳凉,都要避免长时间直吹。夜晚睡觉时,门窗别开小缝儿,以防虚邪贼风。吹空调的时候要注意,不可对着颈椎直吹,也不可在大汗淋漓的时候,直接进入寒冷的空调房,否则会引发疾病;空调温度要适当,建议在26摄氏度左右;吹空调时,要经常开窗,确保室内外空气的对流,换气通风。
纪律二:自主活动,多出出汗。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待在屋里不想出门。其实,欲祛湿排寒,归根结底是要增加自己的阳气,阳气旺,自然寒不侵体。所以伏天应该适当出门活动,出出汗、长长阳气。但是夏季锻炼讲究轻缓,不可剧烈运动,不然阳气随着出汗就排泄了,气受伤了,水湿的代谢受到影响,内湿又出来了,最终湿气还是没有去掉。特别是身体虚弱者不耐暑气,可在晨昏之时,适当外出活动。
纪律三:饮食注意少寒凉。三伏天人体的阳气都浮在体表,五脏六腑是寒凉的,此时再喝冰饮、吃凉食,相当于雪上加霜。如果身体比较虚寒的朋友,在三伏天坚持不吃冷饮,那么身体寒气将会驱走大半,可起到冬病夏治的功效。
纪律四:护好咽喉、后心两个部位。咽喉和后心是人体最薄弱的地方,很容易受到风寒的侵犯。护好这两个部位,有助于帮助身体缓冲低温的寒气。
三伏天防寒有妙招
1.常按足三里穴。按足三里穴,有助于运化水湿。取足三里穴,握拳轻扣两百下,以略感酸胀为度,早晚各一次,有调和营卫之气的作用。
2.饮姜茶。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 姜含挥发性姜油酮和姜油酚,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之功,特别是姜具有利胆、健胃止呕、辟腥臭、消水肿的作用,与蜂蜜合用对肝病恢复有益。有人会说夏天这么热喝姜茶会不会上火?其实姜的功效在于温补,夏季吃姜,可以补阳气,同时可以散寒发汗,化痰止咳。
3.吃羊肉。医生介绍,伏天人们太贪凉了,这个时候适当吃点暖性的羊肉,有利于发散滞留在体内的寒气,疏通筋脉。如果你整晚吹空调,早上起来觉得头很痛,饮食中吃点羊肉就缓解了。民谚还有“伏天一碗羊肉汤,一个夏天不用看医生”的说法。夏季适量喝一些羊汤,可以起到强身健体、滋阴补气的效果。而且,夏季吃点羊肉,能够补充营养,还可以排出身体中的毒素。不过,热性体质、容易上火、身体容易发“痈疽疔疖”的人,并不适合 “三伏补羊”,别随意尝试。
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www.kmysw.com/ysbj/15366.html
推荐阅读
三伏天养生饮食以及百科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