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千米饮食网 浏览:次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
中国古人讲,你用车马代替了双脚,很容易就变得不会走路,中风瘫痪。这叫出车入马,瘫痪之机。
勤劳的付出,不仅是获取财富的需要,更是自己身体的需要。人生在勤,勤则不匮,你勤劳了不仅财富不会匮缺,连健康精神寿命都不会缺。
生命在于运动,但要有度
运动可以助消化磨病气,华佗讲,人体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但运动、劳动都有个度,过度的运动伤生命。还有大量对抗性的运动,也伤身体,比如各种竞技运动,甚至有些人在运动场上就猝死。过度的劳累也会损伤身体,甚至危害生命。
所以疲劳不适合运动、劳动,应该静养。
动让血流通畅
为何现代人普遍容易有瘀血体质呢?
就一句话好吃懒动,好吃血液就容易粘稠堵住,俗话讲胡吃海塞,你胡乱吃东西,大海都会让你塞满,肠胃血脉都会堵塞。加上你懒动了,身体血脉就不肯流动,你越懒,他就越懒,你越不能动,他就越不动,坚持劳动、运动才能让血流通畅。
白天多动养阳,夜晚静卧养阴
养生其实很简单,就是不违背自然规律,跟着太阳走准没错。当整个大地醒来后,你还在睡懒觉,你湿气就会逐渐加重。当整个大地都准备休息了,你还熬夜不肯睡觉,你的气血就会日渐减少。这样白天没养到阳气,晚上又没补到阴血,长此以往,阴阳两伤,必有灾殃。所以很多身体精神不好,都是始于作息起居乱套的,故非时乱睡也很伤身体。《黄帝内经》叫,起居有常,你无常就病了。
身动心静,益寿良方
《黄帝内经》讲,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台湾有一位百岁老寿星,很有文化,人家问他,延年益寿之道?
老寿星答养身宜动,养心宜静。
干活干活,不干不活
有一位百丈禅师,他建立了非常出名的《二十条丛林清规》,保护在丛林中修行者的身心健康,道业顺畅。
百丈禅师年老时仍然坚持跟弟子们一起出坡干活,弟子们于心不忍,看到师父这么大年纪,还天天习劳苦,就故意把师父的劳动工具藏起来,想让师父别那么辛苦。
可百丈禅师却坚持要去劳作干活,但又没法找到劳动工具。于是盘腿打坐不吃饭。
弟子不解地问,为何?百丈禅师说,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大家听后很感动,连忙将劳动工具还给师父。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体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是因为它们在不停地运动。人的形气也如此。形体不动精气就不流通,精气不流通气机就郁结。
这就是为什么,坐得久了,下肢就麻木。开车久了,腰部的酸痛。伏案久了,颈部就酸麻。如果久久不运动,就容易让血液环境恶化,形成脑梗或心梗。如果长时间没有运动,我们就容易脑供血不足,记忆力衰退、失眠乏力。
由此可见,养精之道,在于一个“动”字。动起来,精能流起来,我们体内的气才会通畅起来,身体才会好起来。这也意味着,不爱动的人,精力都不会太好。
劳动是最尊贵的修行
大家都认为劳动是劳苦人民出于生活无奈,才那样做。有钱有条件了,就不要做那苦事了,就要享受了,殊不知享福消福。
劳动不是贫穷的无奈,而是最尊贵的修行。你如果勤于劳动,你会收获到一切身心健康,家庭和谐,幸福美满。
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www.kmysw.com/ysbk/14244.html
推荐阅读
五一饮食和习俗以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