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千米饮食网 浏览:次
养生之道其实就在身边,一些口口相传的俗语,一些简单的习惯,就蕴含着养生之道。因此,与其追捧那些所谓的大师,不如让我们听听专家对健康俗语的点评,看看老祖宗传给我们的养生智慧。
饭前喝口汤,好处多多
俗语:“饭前一口汤,不用进药房”、“饭前先喝汤,胜过良药方”。
专家解读:
从口腔、咽喉、食道到胃,犹如一条通道,是食物必经之路,饭前喝汤,等于给这段消化道加点“润滑剂”,使食物能顺利下咽,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若没这种习惯,则饭后会因胃液的大量分泌使体液丧失过多而产生口渴,这时喝水,反而冲淡胃液。所以,饭前先喝汤,可减少食道炎、胃炎等的发生。
当然,喝汤不是多就好,要因人而异。一般中晚餐前以半碗汤为宜,早餐前可适当多些,因一夜睡眠后,人体水分损失较多。进汤时间以饭前20分钟左右为好,吃饭时也可缓慢少量进汤,进汤以胃部舒适为度,饭前饭后都切忌“狂饮”。
饭前喝、饭后喝差别很大:饭前喝汤可使胃内食物充分贴近胃壁,增强饱腹感,从而抑制摄食中枢,降低人的食欲。
有研究表明:在餐前喝一碗汤,可以让人少吸收100至190千卡的热能。相反,饭后喝汤是一种有损健康的吃法,吃饱了,再喝汤容易导致营养过剩,造成肥胖。 姜、萝卜、枣=“灵丹妙药”?
俗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朝食三片姜,胜过人参汤”、“早上吃姜,胜过参汤;晚上吃姜,赛过砒霜”、“一天吃颗枣,一生不知老”。
专家解读:
夏天由于炎热,人们习惯贪凉,喜服寒凉之品,夜间又感受夜
寒,易产生暑湿,影响脾胃,所以夏季人们胃口不好,少食厌腻。喝点姜汤或做菜时多加点姜,既可散寒祛暑,又可以治疗因吃不洁食物而引起的腹痛、腹泻、呕吐等。
但吃姜要选择早上,吃萝卜最好是晚上。清晨胃中之气有待升发,吃点姜可以健脾温胃,为一天中饮食的消化吸收做好“铺垫”,且生姜中的挥发可加快血液循环、兴奋神经,使全身变得温暖;晚上,阳气收敛、阴气外盛,因此应该多吃清热、下气消食的食物,这样更利于夜间休息。而生姜的辛温发散作用会影响人们夜间的正常休息,且晚上进食辛温的生姜还很容易产生内热,日久出现“上火”的症状。
萝卜属土,按中医五行之说居中,利脾胃,益中气,在进餐时选择萝卜,可以消谷食,去痰癖,止咳嗽,解消渴,通利脏腑之气。
和生姜、萝卜相比,大枣是益气、养血、安神的保健佳品,对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失眠、贫血的人都很有益。每天吃枣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并可抑制癌细胞。药理研究发现,红枣能促进白细胞的生成,降低血清胆固醇,提高血清白蛋白,保护肝脏,并含有抑制癌细胞的物质。
鲜枣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使体内多余的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胆固醇少了,结石形成的概率也就随之减少;枣中富含钙和铁,它们对防治骨质疏松和贫血有重要作用;枣所含的芦丁,是一种使血管软化,从而使血压降低的物质,对高血压病有防治功效;大枣中还含有维生素P,对于健全毛细血管、维持血管壁的弹性,抗动脉粥样硬化很有益。
另外,大枣中含有环—磷酸腺苷,能扩张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营养,故可防治心血管疾病。枣还可以抗过敏、除腥臭怪味、宁心安神、益智健脑、增强食欲。
俗语:“饥不可暴食,渴不可狂饮”、“天时虽热,不可食凉;瓜果虽美,不可多尝”。
专家解读: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
也就是说,人在大饥大渴时,脾胃虚弱,消化功能很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进食过多,脾胃一时承受不了,会造成食物不化,结滞于胃肠内,造成胃胀难受,严重的可以胀死。历史上遭到围城后逃出的长期饥饿的难民,往往因一顿饱食送掉性命。
大渴后,心脏及肾脏功能减弱,大量喝水,水分迅速进入血液,突然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致使气血失常,甚至猝死。
夏天天气炎热之时,喝冰镇食品很惬意。但生冷食物会直接导致肠胃温度下降,减少血流,干扰肠胃的正常蠕动,降低消化功能,从而诱发腹痛、腹泻。
夏天有的人会得“冰箱性肠炎”。顾名思义,食物在冰箱中保存时间过久,一些细菌在湿冷环境中滋生,进入人体后便会产生“冰箱性肠炎”。因此,冰箱中保存的菜肴取出后,一定要注意烧熟烧透,最好尽量避免吃隔夜菜。至于凉拌菜、冷面等冷食,在注意卫生的基础上也不要进食过多,以免加重消化负担,引起胃肠功能障碍。
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www.kmysw.com/ysbk/14571.html
推荐阅读